2025-07-1010
7月的香港资本市场正上演着房企债务化解的冰火两重天。7月8日,时代中国控股(01233.HK)宣布境外债务重组方案获97.1%债权人支持,涉及金额32.25亿美元,成为年内首家完成境外债务重组的民营房企。然而在珠江三角洲的另一端,泛海控股(000046.SZ)的上海董家渡项目股权挂牌半年仍无人问津,公司表内债务已攀升至328亿元,流动性危机持续加剧。这两幅图景交织,折射出中国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期的复杂生态。
在福建漳州的土地拍卖现场,旭辉集团(00884.HK)子公司的贷款逾期公告与土地流拍公告并列悬挂。截至7月2日,这家闽系房企子公司新增10.19亿元银行项目贷款逾期,主体信用评级遭标普下调至CCC-,距离违约仅一步之遥。而在千里之外的北京,鸿坤伟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办公大楼前,执行法官的封条与失信被执行人公告形成刺眼对比。34起未履行案件、1.93亿美元境外票据违约、法定代表人被限制高消费,这家曾深耕京津冀的房企正面临多米诺骨牌式的崩塌。
行业寒冬中,当代科技产业集团董事长艾路明收到法院执行通知的短信震动市场。1.66亿元的执行标的背后,是ST明诚(600136.SH)4.06%股权被冻结的现实。财务数据显示,当代科技存续的三只境外债券已全部违约,而上市公司公告显示,其控股股东累计被冻结股份占比达7.74%。值得玩味的是,该公司原定4月30日发布的年报延期至今,审计机构对财务数据提出的保留意见,为这场债务危机再添迷雾。
毕马威最新报告描绘出更严峻的行业图景:TOP50房企债券违约率已升至28.6%,境外债回收率中位数仅23%。在深圳某券商投行部负责人看来,当前房企正经历“三重绞杀”:销售回款速度赶不上债务到期频率,存量资产估值跌破抵押红线,境外债权人诉讼导致资产冻结连锁反应。“我们监测到部分房企开始尝试‘以股抵债’,但这可能引发控制权争夺战。”该人士补充道。
随着三季度127亿美元债务集中到期,政策端已显露积极信号。监管部门近期召集头部AMC机构座谈,探讨设立房企纾困专项基金的可能性。不过,某参与政策制定的专家坦言:“跨境债务处置涉及司法管辖冲突,现有《企业破产法》框架下,要让境内外债权人达成一致仍是巨大挑战。”在这场牵动万亿资金的攻坚战中,时代中国的境外重组方案或许能为行业提供样本,但更多企业的命运仍将悬于市场信心与政策力度之间的微妙平衡。
下一篇:已是最后一篇
<<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