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00-828-1122

首页 > 新闻中心 > 行业动态

“救市”第一枪打响,释放啥信号?

2021-10-13727

       当前时期,正处于楼市传统的“金九银十”营销旺季,然而市场的表现却不容乐观。直白点说,现如今的楼市“降价潮”早已开启——房子跌价的消息不仅传得沸沸扬扬,而且证据确凿。
 
  首先,全局层面来看,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今年8月份70大中城市二手房价格下跌的有34个,占比高达近50%。值得一提的是,二手房价格下跌城市数量已经保持“4连增”。此外,新房市场房价下跌的城市也创年内新高,有24个城市下跌。由此可见,楼市降价并非局部现象,显然已经由点到面了;
 
  其次,截止到目前全国已经有超过15个城市出台“限跌令”。此外,还有不少城市是以组织召开房企座谈会的形式“口头警告房企要维护房地产市场平稳”,明眼人都看得出来,这就是变相地“不允许房企降价卖房”。值得一提的是,随着全国信贷的收紧,房企现金流的吃紧,“限跌令”已经逐渐蔓延到更多三四线城市了。楼市“限跌令”和“座谈会”接连出现,基本已经挑明了现在有些房企大幅度降价卖房的事实。
 
  对于降价卖房,其实有些房企并不藏着掖着,比如8月31日,世贸集团许世坛就明确表示,9月起,公司将对价格进行动态管理,同时,加大价格优惠措施。言外之意就是明确告诉购房者,9月起,世贸的有些楼盘会采取降价的方式销售。
 
  再者,具体层面来看,很多城市开发商确实在行“降价卖房”之实。下面我们要列举的案例,都是权威媒体亲自踩盘后所发:
 
  1、信阳房产报道,国庆节期间,信阳诸多楼盘推出特价房,优惠力度在500-800元/㎡不等;
 
  2、正观新闻记者实地踩盘后报道,郑州新房市场出现了不少“国庆优惠房源”,最高可以享受9折优惠。一套200万的房子,现在购买最多可以节省20万元成本。此外,恒大和融创两个开发商降价的力度最大。在大幅优惠的推动下,郑州新房市场成交量较前几个月有明显好转。新房多楼盘释放优惠政策,以价换量,吸引客户眼球,直接分流了部分二手房客户,造成二手房成交量显著下降;
 
  3、太原楼市新媒体报道,9月份,太原新房市场开发商降价的较量已经上演,其中龙城大街板块和西中环大片区的两个30强房企的降价力度最为耀眼,新房全款直接优惠30万,降幅高达15%以上。此外,某10强房企的楼盘,更是打出了“购房即送车位和免5年物业费”的重磅优惠。
 
  4、扬子晚报报道,国庆假期武汉某楼盘因降价太狠被举报。据悉,该楼盘十一期间的优惠力度比较大,大户型房产总价最高可优惠45万元,不仅如此,该楼盘还宣称,国庆期间买房,免费送车,车子的价款在10万元左右,适合家用。随后该楼盘的降价卖房行为就被同行举报了。因为举报内容赫然写着:“扰乱了楼市的正常交易”、“导致房企之间恶性竞争”、“恳请相关部门严格监管各房企做到一房一价,保障楼市稳定”等词汇;
 
  5、10月9日,第一财经更以一篇标题为《国庆假期楼市遇冷,房企降价“杀疯了”,市场仍旧不买账》的文章,详细报道了今年国庆假期楼市销售的“不景气”。文章形容,当下的市场和半年前简直天壤之别,半年前抢购潮四起,新二手房都涨价欲望强烈,现在开发商为了卖房动各种脑筋,内卷严重。但即便如此,购房者依然不买账,楼市行情转变得太快。
 
  事实上,最近一个多月笔者也走访了二线城市的不少楼盘,也发现很多房企都在降价卖房。只不过,很多房企降价的方式没有那么明显——绝大多数楼盘促销的方式都是特价房、买房送车位、买房送车位抵用券或者买房送物业费抵用券。内行人士透露,当前时期,在房企融资“三道红线”、银行房贷“两道红线”、土地“两集中出让”等背景下,开发商的日子并不好过。这种情况下,降价卖房就是普遍现象。楼盘方面之所以不敢明目张胆大肆宣传,除了担心影响市场信心外,还担心老业主“闹事”阻拦。
 
  此外,据克而瑞研究中心统计,9月份百强房企实现单月销售操盘金额7596亿元,同比下降36.2%。在这百强房企中,有超过九成企业销售业绩同比下降,六成企业同比降幅大于30%;近九成企业单月销售业绩不及上半年月均水平。一言概之:今年楼市的“金九”不再,“银十”也大概率会黯然失色。
 
  此情此景,不得不说,曹德旺的预言已经完全应验了——2020年3月份,曹德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直言不讳说过,“房地产挤占了大量信贷资源,吸纳了太多资金。未来房地产投资会被削减,房企融资会受到限制。”叠加全国房屋已经到了严重过剩的程度,他预测未来会有不少开发商的房子将遭遇销售困境,更有甚者会陷入债务危机,破产出局。
 
  不仅如此,曹德旺还一语中的表示,现如今的房地产基本是有钱人之间的游戏,普通工薪阶层购房者几乎很难接盘,因为买不起。
 
  为什么说,当前房地产市场发生的一切,正应了曹德旺之前的预言?首先,从去年9月份开启的房地产融资收紧,即开发商融资“三道红线”,很好地对应了曹德旺“房地产投资削减,房企融资会被限制”的说法;其次,今年下半年以来,在严厉调控下,开发商销售遇阻,百强房企的销售额同比下滑超30%,很好地验证了曹德旺“开发商房子难卖”的说法;再者,从今年“金九银十”的市场黯淡失色行情来看,更印证了曹德旺“工薪阶层购房者无力接盘”的观点。
 
  当然,具体而言,当前楼市之所以会出现“全面降温”,本质上是三方面原因导致的:第一是去年出炉的“三大红线”的调控政策在起作用;第二是近期的贷款在收紧,今年5月份以来,其实很多二三线城市就传来了“停贷”的消息;第三是土地拍卖市场的不景气。严格来说是第二轮集中供地未达预期:据不完全统计,武汉、广州、杭州、无锡、厦门、长春、天津、沈阳等全国多个城市已出现土地流拍的现象。
 
  房产专家总结,当前楼市降价通道其实已经开启了,尤其是很多人口流失严重、经济发展缓慢的三四线城市,房价下跌的压力更大,开发商回款的压力更大。这种情况其实也不符合国家“稳楼市”的主基调。那么到底该如何扭转这种“颓势”?如何有效帮助开发商渡过难关呢?用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的话说,“当前全国很多城市的楼市矛盾,已经从过热转为过冷,同时出现新的风险,即房企的金融风险。积极出台政策进行保障,符合预期,有助于促进市场交易的活跃,促进房企经营稳健。”简单来说就是,需要地方出手“救市”。
 
  “救市”第一枪打响:哈尔滨出台16条措施,被业内评价是及时地为当地楼市输送了“16条利好”。
 
  在笔者看来,这16条措施中最有看点的是房企端和购房端两类:房企端:主要内容包括,对年度信用等级绿牌、蓝牌的企业,2022年6月1日前取得土地使用权的项目,高层达到一层工程主体施工形象、多层达到二层工程主体施工形象,即可按栋申请商品房预售许可证;
 
  购房端:主要涉及放宽二手房公积金贷款房龄年限,由20年提高到30年,贷款年限与房龄之和不超过50年。同时,施行购房补贴政策,购房补贴以货币形式一次性发放,发放标准按照全日制博士生10万元、全日制硕士生5万元、全日制本科生3万元、大中专生(含技工院校)2万元。
 
  “救市”第一枪打响,释放啥信号?在我们看来,有两点比较明确:第一、哈尔滨的“救市”举措,是全面落实央行会议定调的“维护住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”的体现——为开发商降低预售门槛,实则是暗中帮助开发商去库存、快速回笼资金,最终目的是防范烂尾楼出现;发放购房补贴也同理,一方面有助于购房者早日实现买房梦,另一方面行政手段提升购买力,有助于促进开发商销售,拉动回款;
 
  第二、哈尔滨的“救市”体现了国家调控政策风向有重大变化。今年9月之前,很多城市为了防止房价大幅下跌,防止开发商大幅度降价销售,顶多是出台“限跌令”,并无一城有实质性救助市场的动作。哈尔滨打响“救市”第一枪,其实侧面说明了,当前阶段,房价有下跌风险的城市,房企销售陷入困境的城市,地方是可以出手干预的。毫无疑问,后续全国其他城市也会跟进,尤其是去库存压力和房企经营压力较大的城市,包括非核心的二线城市、部分中西部三四线城市等。
 
  专家预测,“降价潮”或持续到明年,今年该不该买房有结论了
 
  金九银十黯然失色,房企降价潮是昙花一现,还是会继续持续?多位专家预测,房企“降价潮”可能会持续到明年上半年。深圳房产研究专家贾明志认为,随着“房住不炒”政策的全面推进并得到社会认同,居民购房意愿会继续下降,购房需求会转移到租房市场,基于此,到明年楼市的主旋律都将是销售下滑,房企不得不降价销售拉动回款;天风证券的陈天诚也直言,房地产行业的降价潮才刚刚开始,在政策不变的前提下,预计这个降价趋势将持续到明年上半年。尤其是随着四大一线城市等出现二手房限价,更导致按揭贷款投放不足,房价基本面更不稳。
 
  事实上,连经济学家马光远都改口开始“悲观”了。他在近期的视频节目中直言,“千万不要相信房价不跌的这种神话。房价在跌,有人说京沪永远涨等等,都是胡说八道。我认为房地产的财富风口基本结束了,房子作为中国最好投资品的年代结束了,炒房客的时代基本结束了。”
 
  开发商为了卖房动各种脑筋,有人明着降价,有人变相促销,较量轮番上演。作为购房者今年到底该不该买房也有结论了:刚需可以出手,炒房客应该立即停下来。刚需应该出手,这很好理解,房企降价促销,力度空前绝后,意味着购房成本大幅降低,刚需这个时候买房自然可以节省不少资金,尤其是房价基本面中长期仍然有上涨压力的一二线城市,这个时候买房无异于“捡漏”。
 
  炒房投资客为什么应该停下来?上述马光远的言论已经说得非常明确,房子作为投资品的时代已经终结,炒房已经无利可图了。虽然这话有点绝对,毕竟房子兼具投资和居住属性,投资价值不可能彻底消失,但是实际上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,未来真的很难再靠投资房产获得财富,更不可能复制前几年投资买房躺赚的场景。尤其是普通人,资金、实力、眼光、技术都逊色于人,更不应该再“蹚浑水”了。

以上信息来源于网络
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