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00-828-1122

首页 > 新闻中心 > 投资潜力

地方债棋局:千亿再融资腾挪下的财政新棋路

2025-06-2631

当全国地方债发行进度条加载至年中节点,一组数据勾勒出财政腾挪的深层逻辑——截至624日,今年地方债净发行量定格在2.48万亿,较去年同期骤缩4.3万亿。这场牵动地方财政的债务棋局中,"借新还旧""开新灶"的微妙平衡,正悄然改写地方融资版图。

债务置换前哨战:千亿级腾挪完成九成
财政部最新数据显示,总额2万亿的置换隐债专项债已完成90%发行量,相当于为地方政府卸下近1.8万亿债务包袱。这场"债务大挪移"的操作逻辑,在中信固收团队看来颇具战略深意:"就像给高压锅安装泄压阀,前置置换既能避免债务集中爆雷,又能为新增投资腾出额度。"

数据印证着这步妙棋:特殊再融资债券上半年狂飙突进,发行量达2.88万亿,同比激增73%。其中专项债部分突破2.15万亿,相当于每天为地方财政注入120亿"续命钱"。财达证券胡恒松对此解读:"这既是在消化历史包袱,也是在为土地财政转型争取时间窗口。"

新增债发行卡位战:三季度或迎万亿冲刺
随着债务置换进入收官阶段,地方债发行天平开始向新增专项债倾斜。市场预测显示,三季度或将迎来2万亿规模的发行潮,其中河北、四川、湖北等地已摩拳擦掌。值得注意的是,约1700亿土地收储专项债蓄势待发,这个沉寂多年的工具箱即将重新开启。

"这就像足球比赛换人调整,"兴证固收徐琳比喻道,"置换债主力退场后,新增债要扛起稳增长大旗。"但现实挑战犹存:特殊新增债发行进度仅完成23%,部分省份如湖南、福建的专项债发行量甚至不足百亿,凸显地方项目储备与资金需求的结构性矛盾。

地方破局进行时:自审自发改革试验
在广东率先推出"自审自发"新政的示范下,一场地方债发行机制改革正在悄然铺开。四省试点方案显示,地方政府正试图打破"中央批项目"的传统路径,尝试建立"需求导向"的融资机制。但现实制约明显:试点省份平均发行进度不足15%,暴露出项目成熟度与审批效率的双重考验。

这场改革试水暗藏深意。广东省文件特别强调"加快债券发行使用",折射出地方政府既想抓住政策窗口期,又担忧"钱等项目"困局的复杂心态。市场人士分析,这或许预示着未来财政改革将更强调"资金跟着项目走"的精准调控。

棋局透视:债务周期里的平衡术
纵观全局,当前地方债操作暗合"三重奏"节奏:用置换债缓解历史压力,以新增债撬动有效投资,借机制改革重塑融资体系。但硬币的另一面是,专项债用作资本金的比例不足10%,土地财政转型阵痛仍在持续。正如某券商首席所言:"这盘棋下得再漂亮,终究要靠产业升级来收官。"

随着年中经济会议临近,地方债这盘大棋将迎来新的胜负手。当万亿级资金即将涌入基建赛道,这场关乎财政可持续发展的攻防战,正在书写新时代的地方治理答卷。